自去年第四季開始買美債ETF,先介紹債券與債劵ETF兩者之間的差別,並說說自己為何從過往習慣當股東,而今的時間點卻想當債主的動機,本文以AAA等級的美國政府公債為主,至於投資級、垃圾級債劵或可轉債不見得適用。

債劵:

以美國政府為債務人發行的債劵,上面標明借款金額以及還本給息的方法明細,如果以一張100萬債券,標明每年5%票息,1年還本的債劵,債主花了100萬買進,那5萬的利息與到期拿回100萬是確定的,除非美國政府賴債。

而現今投資實務上,10年期美國債券殖利率被視為無風險利率,我們小投資人實在不必假設美國政府債券會發生違約,因為一旦發生就等同於經濟上的世界末日。

買進債劵持有至到期的收益簡單明瞭,但實際卻會因許多因素發生債劵價格的變化,以較誇張的例子表示,例如剛用5%殖利率買進100萬債券之後,市場瞬間不接受5%的殖利率而認為合理是10%,那一開始時用100萬買進的債劵若要變現只能用105除以1.1,約為95.45萬賣出,去年壽險公司的災難主因是債券殖利率飆升導致手上部位公允價值下滑,倘若現金流不夠需賣出變現,則是矽谷銀行遭遇的慘劇。

image

如上圖所示,10年公債殖利率去年初約1.5%,現在約為3.5%。

想長期持有的投資人是可以直接買進債券,優點是到期保本、而且利息現金流在買進時就決定了,但他的缺點是交易不便。

債券ETF:

最大的優點在交易便利,但其缺點也要有心理準備。

他的缺點(也是優點)在於沒有所謂到期日,買進一張10年期美國公債就是10年到期,而例如買進一張00687B 國泰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指數基金ETF,他並不代表買進後20年會到期,他會隨時間流逝而賣出到期日不符合的債券而再買進更長天期的債券,因此沒有ETF是沒有到期日的,而且淨值會隨殖利率浮動,因此也不保本

image

另外一點是收取的利息不固定,單買債劵的情境下,利息是固定的,但ETF的殖利率會隨著市場出現變化,依投信網站的資料可發現00687B的年化配息率很不穩定,可以從1.3~4.5%之間大幅波動。

而導致這種波動就是ETF本身淨值會大幅波動

image

想當債主的原因

1、台幣定存報酬低:自己近年操作已經沒有持股滿檔了,通常手上會有2-7成的現金,這些現金若僅放在1%的台幣定存裡面,對比起長天期公債在3.5~4%之間,利之所趨即是投資人的動力。

2、升息周期進入尾聲:依FEDWATCH資料,五月很大機率是最後一次升息,而到年底則可能會降息1~2碼,雖然前面敘述ETF收息不確定,但絕對金額的波動不大,以00687B資料看來,以目前價位買進殖利率會鎖在3.8%一段時間,是一個不錯的資金去處。

image

另一個吸引我的是若年底前殖利率可以降2碼,則長天期美債的資本利得則約有17.42/2=8.71%。

 

3、通縮的發生可能性:通膨有黏性,個人不太認為會出現明顯通縮情形,但現今市場上已有類似聲音出現,若一旦出現通縮,債主的日子比股東好過很多。

4、經濟衰退:個人認為全球經濟衰退無法避免,只是由聯準會一手自導自演的衰退到底會對股票照成多大衝擊是問號?最後應該大機會還是降息或QE吧。

 

由富債到負債的關鍵點

1、聯準會繼續升息:一旦因通膨打不下來而有升息到6%的預期出現,我會進行認賠停損。

2、台幣再度強力升值:台幣若升到27元大致上會抵消長債殖利率降3碼的資本利得。

思考最糟糕的情形如何發生,大膽執行富債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Eric的投資雜記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