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投資是場獨自一人的修練

 

進入資本市場25年,經歷了數次多頭市場的歡欣,也見識了多次空頭市場的殘酷,應該有點資格描述一下我所認定的投資是什麼?

投資就是獨自一人的修練。

資本市場是多元的,因此也衍伸出各種不同的投資商品及投資模式,但自己的定位是什麼?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及模式是什麼?這是第一場孤獨但殘酷的修練!

 

投資前十年專研技術分析,買許多書、參加技術派教學課程、每天看一堆線圖跟技術指標,期待能從一根根K線中獲取財富密碼,此一時期在行情好時可小賺,但行情差時卻總糾結在技術指標而導致大賠。自己學藝不精卻採用技術派投資的那十年,總結下來是阮囊羞澀,那是殘忍的第一場修練,用了十年只換到幾個字-我根本不適合走技術派。

 

接下來的十年踏入基本面分析,學著看財報、觀察總經與產業研究,慢慢的也積攢出第一桶金,此一階段在大盤行情好可賺錢,空頭時大致上是小賠收場,為期十年的第二場修練堅定了自己的投資屬性,也知道該加強哪一方面的知識,才更容易在市場存活。

 

最近五年該是第三場修練了。

因緣際會下找到更好玩的事情,所以這五年對個股研究非常不認真,花在股市的時間對比之前所下的苦功可謂九牛一毛,前兩個階段的修練時期,台股上市櫃加興櫃個股,大致都有一定了解,如今多了一堆不認識的股票,還好尚有一些底子,鍛鍊出的敏銳度倒也能抓到仍在蒙塵時期的冷門股,如是方、鈺太或去年的鋼聯等,年度獲利都還可以。

當然這五年是多頭市場,投資容易獲利,但有趣的是,我發現在前兩個階段許多無法獲利的情景現在竟然可以了。

 

也許這第三場修練的課題是心態。

一、舒服的資金使用量:前兩場修練過程中,持股滿倉甚至融資到爆倉是常有的事,覺得抓到機會了,連權證都會買上,頻繁的交易讓Broker好高興,經常送禮甚至還會給認購權(之前的新股上市制度跟現在不同),但過大部位帶來的心理緊張,常會讓決策出現失誤。近五年來持股不曾滿倉,資金使用最多的時候是去年大押貨櫃輪時,整體資金使用到7成(當然都是現股),舒服的資金使用量,使我跟Broker已形同陌路,但將資金控管在舒服的水位,感覺上對決策過程很有幫助,這是第三場修練中的第一個收穫

二、不把錢當錢:第一場修練捨不得停損,第二場捨得停損,但腦中經常上演扣人心弦的小劇場,第三場的修練讓停損動作變得更犀利,出脫有疑慮的股票不手軟,可能是認知到即使經歷了十次的停損,後續僅需一次獲利即能弭平所有虧損。投資人都怕自己殺在阿呆谷,但如果殺低(停損)後股價還有更低呢?那還算殺低嗎?如果真的殺在谷底然後股價彈起來怎麼辦?

三月初的盤勢自覺危險,期貨空單進場保護鋼聯、虎航及其他部位,大盤跌破17000時,評估局勢不妙而執行部位縮減,虎航那時砍掉部分持股在32附近,而在台積電季報公報後,自評台股不會崩盤,加上疫情逐漸升溫,該回補就要回補,即使要補在36甚至38都一樣,除非放棄投資該檔個股。「不把錢當錢反而容易賺到錢」,這是第三場修練領悟到,帶點禪學的投資心態。

三、堆倉:虧錢止損容易,但獲利加碼不太容易,以建立虎航部位的計畫為例,先建立基本持股1/3停損設在30,隨著台灣解封、日本開放的進度或上市審議日程要逐漸加碼到2/3,等股價突破40時,即把所有部位一次買齊。依照這種買法,成本不是越墊越高嗎?

         但細究「獲利加碼」這句話,它不正是說:投資者建立了一個對的、賺錢的部位,然後增添持股期待它能帶來更豐富的回報。

      「獲利加碼」這句話很有意思。其隱含著投資者有風險意識,一旦情勢不如預期,希望能夠因為初期僅建立小部位,而將停損帶來的虧損縮小到可接受程度。

      「獲利加碼」也是投資者自我承認不是先知,無法買到最低點,只能設定好計畫,一步一步執行,謙卑希望此筆投資能夠如己所願。  

      「獲利加碼」看似簡單一句話,但不僅要坦誠自己在投資市場的渺小跟無知,又須具備停損的勇氣與計畫的執行力。

 

我獨自一人的第三場修練,修行內容不在形而下,而道場坐落在形而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Eric的投資雜記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